江蘇省十二屆人找房子大二次會議開幕,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旁聽代表在聽政府工作報告。揚子晚報記者 吳俊 張筠 攝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在昨天召開的江蘇省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上,李學勇省長作政府工作報告,他號召全省上下,緊緊圍繞科學發展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改革創新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我們的奮鬥目標,心系群眾所思所盼,持之以恆辦好民生實事,著眼根本構建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讓全省人民的生活一年更東森房屋比一年好。
  揚子晚報記者餐飲連鎖總部設備 王贇 李沖 石小磊
  收入增長室內設計要與經濟增長同步
  居民消費價格總化療副作用水平漲幅控制在3.5%左右
  著力推動“6個優化”
  著力優化產業結構,著力優化需求結構,著力優化城鄉結構,著力優化區域結構,著力優化收入結構,著力優化生態環境。
  主要預期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左右
  ●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9%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
  ●外貿進出口總額保持適度增長
  ●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45%
  ●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
  ●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5%左右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節能減排確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左右
  十項重點工作
  ●深化產業結構調整,增強綜合競爭力
  ●突出提質增效,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強化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建設創新型省份
  ●深化農村改革,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扎實有序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
  ●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切實改善生態環境
  ●抓住擴大開放新機遇,增創開放型經濟新優勢
  ●展開新一輪區域發展佈局,提升區域協調發展水平
  ●推進文化強省建設,促進文化繁榮發展
  ●全面加強社會建設,著力保障改善民生
  城鎮居民收入首破“3萬”
  公共財政支出75%以上用於保障改善民生
  過去的一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江蘇實施六大戰略,推進八項工程,落實十項舉措,完成省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年度主要目標任務。改善民生十件實事全面完成。
  一組數據回顧2013
  ●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超過5.9萬億元,增長9.6%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4607元,增長9.3%
  ●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568.5億元,增長12.1%
  ●公共財政支出75%以上用於保障改善民生
  ●全社會研發投入占比超過2.4%
  ●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7.5%
  ●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15%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5%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9.6%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4%
  ●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達到32500元和13550元左右,預計增長9.6%和11%。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3%
  ●城鎮登記失業率3.03%
  ●人口自然增長率2.43‰
  6項工作進展順利
  ●轉型升級取得積極進展
  ●經濟運行穩中向好
  ●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
  ●生態文明建設力度加大
  ●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
  ●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
  存在的矛盾和問題
  ●體制機制障礙依然突出;
  ●產業結構不夠合理,消費增長動力不足;
  ●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矛盾突出;
  ●大氣污染治理等任務繁重;
  ●城鄉居民增收難度加大,社會治理面臨許多新的挑戰;
  ●反腐倡廉任務依然艱巨。
  報告摘登
  A民生為先 政府工作報告最重還是民生
  發展的紅利如何惠及於民,是群眾的最大期盼。每年政府工作報告總要拿出最大篇幅給“民生”。
  創新社會治理
  積極創新社會治理。深化法治江蘇、平安江蘇建設。進一步完善社區管理體制和服務網絡。嚴厲查處徵地拆遷中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
  保障食品藥品安全
  健全統一權威的食品藥品監管體系,推進市縣監管體制改革,切實保障食品藥品安全。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強化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提高氣象、地質、地震災害防禦能力。
  千方百計促進居民增收
  突出重點群體,拓寬增收渠道,千方百計促進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完善就業服務,提高就業質量。
  構建多層次住房供應體系
  構建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城鎮住房供應體系。
  養老金和社會保障提標
  規範完善城鄉統一的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完善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
  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
  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分別不低於80%、70%和75%。
  完善考試招生制度
  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加快教育改革發展試驗區建設,改革完善考試招生制度,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
  實施“單獨兩孩”政策
  加強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
  十件民生實事
  今年民生10件實事 42個數字細化目標
  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改革發展的根本目的。今年,省政府將繼續持之以恆辦好民生實事,著力解決民生領域的薄弱環節,回應群眾之所需。2014年十件實事細化的數字目標從去年的33個增加到42個。
  就業創業
  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00萬人以上、失業人員再就業36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5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25萬人以上,開發2萬個高校畢業生見習崗位。擴大農民創業培訓。
  教育惠民
  繼續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實行免費一年學前教育,改造新建中小學和幼兒園校舍600萬平方米,建設100個農村中小學塑膠化運動場地。省級免費培訓6萬名農村教師。組織蘇南蘇北12所高校結對共建,從蘇南選派100名優秀教師到蘇北支教。
  醫療保障
  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320元以上,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提高到35元以上,免費為群眾提供43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75%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施家庭醫生制度,新增應急救護培訓100萬人以上。對醫療救助對象符合規定的個人自付費用,按不低於65%的比例救助,年度封頂線不低於3.5萬元。
  住房保障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23萬套,新開工26萬套,其中城市棚戶區(危舊房)改造16萬套,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2.2萬戶。
  養老助殘
  提高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每人每月達到90元。新建2000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全面推進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農民“四個不出村”便民服務。全面實施6歲以下殘疾兒童免費搶救性康復訓練。
  婦女兒童
  實施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和母嬰安康計劃,為100萬農村婦女實施專項疾病免費篩查,為5萬單親貧困母親開展免費就業技能培訓,落實困境兒童救助保護制度。
  文體服務
  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90%以上,對經濟薄弱地區30萬低保農戶的有線電視基本費用給予補貼。90%的城市社區建成10分鐘體育健身圈,新建健身步道600公里。
  居民出行
  新建、改建農村公路4000公里、橋梁1000座,新增50個鄉鎮開通鎮村公交,新闢、優化城市公交線路100條以上。
  改善環境
  省財政秸稈還田補助標準提高到平均每畝20元。淘汰黃標車15萬輛,大力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省轄市市區建築工地全面實施封閉施工、道路硬化。建設污水收集配套管網2500公里,新增城鎮污水日處理能力80萬立方米,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達80%。蘇中蘇北地區再完成2.6萬個村莊環境整治任務。解決30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扶貧開發
  深入實施脫貧奔小康工程,加大對蘇北六個重點片區整體幫扶力度,落實三項新的獎補政策,確保今年再有100萬農村低收入人口人均純收入達到4000元的新一輪脫貧標準。
  報告摘登
  B鐵腕治污 大氣污染防治是重中之重
  建設生態文明,關係民生福祉和可持續發展。在歷年的政府報告中,生態環境,尤其是大氣污染防治從未擺到如此重要的地位。
  報告提出:要以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鐵腕治污,科學治污,促進生態環境改善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治霾
  大氣污染防治是重中之重
  把大氣污染防治作為重中之重,加強煤炭消耗總量控制,集中整治燃煤鍋爐,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全面落實重點行業大氣排放規定,嚴格防控機動車尾氣污染,加速淘汰老舊車船,著力提高建築施工防塵控塵水平,堅持秸稈禁燒,加強秸稈綜合利用、離田收儲等措施,完善省市兩級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落實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措施,加大力度治理霧霾,切實改善大氣環境質量。
  清水
  大江大湖、城市河道都不能落
  進一步加強水污染防治,推進新一輪太湖治理,加強淮河、長江流域和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確保境內南水北調清水北送。嚴格執行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大飲用水源地和地下水保護力度,繼續開展城市河道污染治理。
  土壤
  加強農業土壤污染防治
  加強農業面源污染、固體廢物污染、土壤污染防治。強化節能減排,大力推廣新技術新裝備,推動重點耗能企業能效提升,實現燃煤大機組脫硝全覆蓋。
  實施省級以上開發區生態化、循環化改造,開展新一輪化工企業、園區環保專項治理。
  還綠
  建設生態社區、綠色村莊
  加強村莊環境整治和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抓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試點,建設生態社區、綠色村莊。深化綠色江蘇建設,新增造林60萬畝,撫育森林150萬畝,新增城市綠地7.5萬畝。
  實施主體功能區制度,保護好生態紅線區域,加強濕地等重要生態功能區和生物多樣性保護。
  加大環保執法和監督懲罰力度。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積極穩妥推進資源環境價格改革。深入推進鹽城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積極支持鎮江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綜合改革試點。
  報告摘登
  C改革創新 72處提“改革”統領全局
  報告清醒地對我省發展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作出科學判斷,併在部署2014年主要任務時開門見山指出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報告72處提到改革,提出:“以改革統領全局,把改革創新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進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大勇氣和智慧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堅戰。”
  回應人民群眾對全面深化改革的期待,從最急迫的事項改起,從老百姓最期盼的領域改起,從制約經濟社會發展最突出的問題改起,全面展開改革工作佈局。堅持膽子要大、步子要穩,加強整體設計,尊重基層和群眾首創精神,制定科學有序分類改革實施方案。
  報告摘登
  D政府建設 政府過緊日子,反對浪費
  緊緊圍繞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對政府自身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報告提出:“要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推進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
  再取消和下放50項行政審批事項
  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最大限度地減少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加強政府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環境保護等職責,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凡可以由社會組織承擔的事務性管理工作、適合由社會組織提供的公共服務,政府都要退出或轉移。凡可以採用事後監管和間接管理方式的事項,一律不設前置審批。凡直接面向基層、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經濟社會事項,一律下放市縣和基層管理。在已有簡政放權工作基礎上,近期再取消和下放50項行政審批事項。堅持“放”“管”結合,針對取消調整事項,逐項制定具體監管辦法,強化行政審批後續管理。改革工商登記制度。推進政府機構改革,理順權責關係。繼續抓好強縣擴權、省直管縣(市)改革試點和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加強政府績效管理,切實提高行政效能。
  加快建設省級政務服務中心
  制訂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辦法和目錄,凡屬事務性管理服務,原則上都要引入競爭機制,通過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會購買。完善政務服務體系,加快建設省級政務服務中心,積極探索政務服務中心與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一體化管理模式,構建綜合高效的政務服務平臺。加強電子政務建設,促進省市縣政務信息資源共享。
  “三公經費”今年再壓縮5%
  推行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權力清單制度,完善政務公開和政府信息發佈制度。改進預算管理制度,深入推進政府和部門預決算公開。加強對行政權力的監督,規範執法行為。
  大興艱苦奮鬥之風,堅持政府過緊日子,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三公經費”在去年明顯下降的基礎上再壓縮5%。
  公權為民,一絲一毫都不能私用。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制度,加大懲治腐敗力度,嚴肅查處腐敗案件,切實解決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原標題:鐵腕治污,大力治霾,大氣污染防治被擺到空前重要的地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nyefg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